3.進口又攀新高
2011年我國機床工具產品進口增速高企不下,同比增長29.3%,月度進口額依然處于高位,但月度同比增速逐步趨緩。
金切機床是機床工具各類進口產品中的絕對主力,達到105.4億美元,同比增長 40.0%;成形機床進口27.0億美元,同比增長42.7%,增長較快,進口額已超過數控裝置,躍居第二位
1~12月金屬加工機床進口額132.4億美元,同比增長40.6%。其中數控機床111.1億美元,同比增長42.1%。加工中心、磨床、特種加工機床、車床位居各類金屬加工機床進口前四位。金屬加工機床主要來源地前四位的是日本、德國、臺灣地區和德國,占進口總額的79.5%。
由于ECFA的實施,加速了臺灣與大陸機床貿易額的增長。在大陸進口數控車床來源地中,臺灣地區以數量計算列第一位,以金額計算列第二位,同比增長29.7%,占大陸進口數控車床總額的21.7%。
4.市場需求加速升級,國產機床市場占有率未見提高
我國在“十二五”期間的主要任務是調結構、轉方式。因此,用戶行業的結構升級與轉型成為推動機床工具市場需求向高端化發展的動力。受到高居不下的進口壓力,2011年國產機床市場占有率為66.1%,與上年相比降低0.8個百分點。
2011年金屬加工機床進口增速高達40.6%,高于我國同類機床產值增速11.2個百分點。來自德國和日本的進口額在總量中占三分之二,推高金屬加工機床進口平均單價同比上漲33.2%。反映出市場需求結構升級加速,用戶對中高端產品的需求明顯增加,也反映出國產中高端產品在技術水平、產業化、適應市場能力、整體服務等諸多方面仍不能滿足這一變化的要求。
5.出口穩定增長
1~12月機床工具產品繼續保持穩定增速,出口額達到89.0億美元,同比增長26.4%,出口額創多年以來同期最高。盡管我行業已有一些高檔產品出口到海外,但是出口產品結構不盡合理的格局沒有改觀。按產品類別看,排在前兩位的是切削刀具和磨料磨具。從出口增速看,夾具附件增速最快。
從出口企業性質看,私人企業、外企和國企出口金額占比分別為44.9%、26.8%和15.6%,三者增速分別為39.4%、30.6%和6.4%。數控裝置、機床夾具、機床零部件的出口主力軍是外商獨資企業,其占比均超過40%以上。其他產品,如金切和成形機床、刀具、磨料磨具、木工機床等出口主力軍均為私人企業,其占比均超過40%以上,其中成形機床占比達到60.1%。
2011年我國金屬加工機床出口市場中,無論是美、日、德等傳統市場還是印度、巴西、俄羅斯等新興市場出口均呈現快速增長態勢。全年出口去向前10名排序如下:美國、印度、巴西、日本、德國、俄羅斯聯邦、印度尼西亞、香港、泰國、韓國。其中,印度、巴西、俄羅斯、印度尼西亞等新興市場發展很快。
三、關注問題 積極應對
由于我國前期4萬億拉動內需產生了一定的提前消費、國際市場發展趨勢的不確定性、一些國家出現的政治動蕩、美國為解決債務問題而采取的貨幣政策造成的全球通脹壓力增大,以及國家宏觀經濟調控政策變化等諸因素影響,使得我國機床工具市場經過近些年的高速增長后,在2011年5、6月份新增訂單開始大幅回落,增速趨緩態勢已經形成。與此同時,以下問題也須引起高度關注:
1. 投資增長過快喜憂參半
2011年全年機床工具行業累計固定資產完成投資額2214.5億元,同比增長54.7%;其中設備工具購置額同比增長54.0%。
在協會對50余家行業企業的調研中,也反映出近兩年各企業廠房擴建、設備購置投入巨大、產能擴張過猛的情況。投資額的快速增加,保證了機床工具行業的工藝裝備的先進性,有助于提高企業的活力和核心競爭能力,但也會造成產能過大、重復建設等問題,最終難免形成市場無序競爭,資源浪費。